宋玉琴教授:靶向CD20 ADC有望破除B细胞淋巴瘤耐药困局
发布时间:2022-04-19 14:17:10
2021年12月11日至14日,美国血液学会(ASH)年会顺利召开。在这次会议中,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牵头的“抗CD20 ADC 顶点3000官网MRG001在复发/难治性晚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剂量递增Ia期研究”入选壁报专场,向世界同道展示了原研ADC与中国智慧的风采,同时也完成了抗CD20药物MRG001的国际“首秀”。
为此,我刊特邀宋玉琴教授接受专访,为读者详细解读此项研究的数据与价值,并解析B细胞淋巴瘤领域的治疗现状、抗CD20 ADC的研发进展与MRG001的未来发展前景。诚邀您共赏采访精要!
宋玉琴教授专访视频:
理想成就希望,靶向CD20 ADC有望破除B细胞淋巴瘤耐药困局
Q:能否请您分享开展此项研究的初衷与背景?该研究的方案设计是怎样的?
宋玉琴教授: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在淋巴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有20年历史。在罹患淋巴瘤的人群中,约有三分之二为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,因此CD20无疑是前景较好的药物研发靶点之一。
既往领域内应用经验最为丰富的药物为靶向CD20的裸单抗,如利妥昔单抗等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,对于B细胞淋巴瘤,尤其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,不论是一线的CHOP方案还是R-CHOP方案,都可以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15%至20%。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,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因体内缺失相应靶点而对靶向CD20的裸单抗耐药,大部分患者则是由于耐药机制等原因,导致药物疗效不佳。目前多项药物研发工作仍是针对CD20靶点开展,而ADC就是其中之一。
ADC是由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子与化疗药物结合而成的生物制导导弹,在其进入体内后,将精准结合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,从而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MRG001的设计理念,也正在于此:通过裸单抗与化疗药物MMAE结合,在体内靶向到达CD20阳性的肿瘤细胞,从而精准定位并杀死肿瘤。为了探索MRG001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我们设计了一项剂量爬坡的Ia期单臂研究,以期为未来开展的Ⅱ期临床试验摸索药物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。这是我们这项研究的设计初衷,总体而言,目前研究顶点3000正品旗舰店 基本达到了开展的理想目标。
大胆求证谨慎研究,MRG001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有力证实
顶点3000Q:请您详细解析此项研究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。
宋玉琴教授:ADC I期临床研究阶段的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申办方的药物研发能力,尤其是药物连接子的优劣,将直接决定研究成败。本团队开展的这项“抗CD20 ADC MRG001在复发/难治性晚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剂量递增Ia期研究”,按照经典“3+3”方案设计,共入组21例复发或难治性患者,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患者8例、滤泡性淋巴瘤(FL)患者12例和边缘区淋巴瘤(MZL)患者1例。在这21例患者中,我们共设置了6个剂量组,从0.15 mg/kg到2.5mg/kg递增。从目前初步结果来看,所有剂量组的药物安全性均较好,这也直接体现了乐普生物的优秀研发实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1.8 mg/kg剂量组疗效最佳,单药ORR为33%,DCR为83%。对于ADC而言,将其应用于既往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患者,能够达到如此令人满意的疗效,十分不易。
CD20靶点仍被看好中国研究获ASH大会认可
Q:您认为该研究获得2021美国血液学会(ASH)年会认可,是出于哪些方面原因?
宋玉琴教授: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,便是CD20靶点一直被领域内专家看好。事实上,几乎所有B细胞淋巴瘤患者都会表达该靶点,因此CD20仍然是研发前景非常好的治疗靶点。
其二,尽管既往常用的CD20裸单抗疗效可观,但部分患者却由于耐药性问题而不能从中获益。需要强调的是,耐药并不等同于CD20靶点缺失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转变思路,聚焦ADC的研发,并取得了高达 顶点3000使用说明33%的ORR与良好的安全性,是非常了不起的。
自首个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,抗CD20的治疗发展经历了几代更新,其顶点3000正品旗舰店中不乏有双抗、CAR-T等热门研究。目前在肿瘤领域的ADC赛道上,少有针对CD20靶点的研发产品,多数药物为靶向CD22和CD19等靶点。在我看来,对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,关注CD20这个靶抗原是非常合适的。
到目前为止,仅有几款靶向CD20的ADC在开展相关研究,而MRG001就是其一。相对而言,MRG001研发速度较快,临床试验开展顺利,这是乐普生物研发团队的努力成果,令MRG001走在了进展较快的ADC赛道上。除此之外,研究者们的通力合作更是促成了今天的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而要将MRG001推向临床应用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未来可期,砥砺同行,MRG001价值还需不断探索
Q:作为MRG001 Ⅰa期研究的负责人,结合目前所得数据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现状,您如何看待MRG001的未来发展前景与价值?
宋玉琴教授:Ia期研究进展非常顺利,这是整个团队,包括乐普生物与研究人员倾力付出的所获成果。在这里,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参加研究的研究者们,尤其是郭晔教授与王昭教授。但这仅仅是个开始,Ia期研究的初衷为考察药物安全性,试验的顺利完成再次地证明了乐普生物的研发实力和MRG001的可靠性。我们将选定1.8 mg/kg剂量组作为下阶段的安全、有效剂量,目前正在开展的剂量扩展研究,希望能够入组更多患者,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。随后,团队还将开展Ⅱ期注册研究,期望助推MRG001的早日上市。
另外,该研究的目标人群为既往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患者,而MRG001与利妥昔单抗同属抗CD20类药物,若要达到更好疗效,无疑会面临巨大考验。未来,MRG001可能会与其他药物联用,在CD20阳性的复发/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实现1+1>2的治疗效果,而这也正是我们的长远研究目标。